今年6月底贵州榕江洪灾期间,榕江县忠诚镇成为当地重要的物资接收、转运点——不仅全国各地物资通过忠诚镇源源不断送往榕江县城;忠诚镇政府旁的一家食堂更是开足马力,将网友捐赠的肉和蔬菜,做成可口的盒饭送到一线救灾人员手中。在这场爱心接力中,忠诚镇党委书记杨胜涛起了关键作用。他成立临时指挥部,统筹调配后勤志愿工作,将干部群众编入综合协调、支援前线、物资保障等七个专项小组,全力支援救灾行动。
\n6月28日,杨胜涛穿着忠诚镇“村超”球衣,在食堂里喊出“后勤只吃三分饱,多省一份饭就多打一碗饭支援一线”的喊话,引发了网友热议。有网友为忠诚镇后勤人员舍己为人的精神点赞,也有网友认为有作秀之嫌。7月26日,上游新闻(报料邮箱:baoliaosy@163.com)记者前往忠诚镇,与杨胜涛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采访。
\n今年6月28日,杨胜涛在食堂喊话引发全网关注。视频截图
\n聊起最近一个月的抗洪抢险经历,杨胜涛坦言,每一幕他都印象深刻:“这次洪水榕江县分为七大洪区,忠诚镇是第六洪区,每天县里指挥部都会用对讲机随时进行调度。6月23日开始,调度就变密集了,最初每2小时一次到后来不到10分钟一次。对讲机反馈上游雨量特别大,我们县可能会出现洪水。洪水的级别也是逐渐上升,从最初的20年一遇到30年一遇再到50年一遇……”
\n就在洪水形势越来越严峻时,6月24日凌晨三四点左右,杨胜涛突然发现和指挥部失联了:“当时对讲机没声音,电话也打不通。派了人出去,发现去县城的路全是洪水,根本走不通。”
\n面对指挥部因洪水失联的紧急情况,杨胜涛选择了主动作为:他一方面在6月24日白天指挥该镇的紧急避险、转移工作,另一方面在6月24日深夜召开了干部职工紧急大会,当时就提出了要利用忠诚镇作为物资转运点的契机,招募志愿者和车队解决榕江县城的一日三餐问题。于是紧邻镇政府的一家平时办红白喜事的食堂,被改造成了24小时供餐的“炊事班”,并起名为“忠诚大食堂”。
\n当时为何选择这么做?杨胜涛表示:“当时我的想法很简单,忠诚镇没有受灾,就应该做好榕江县城的保障工作,毕竟洪水退去之后,是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恢复重建的。”
\n俗话说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”,忠诚大食堂建立后的第一道难题,就是食材问题。据杨胜涛回忆:“6月24日深夜,我们联系了镇里的蔬菜基地。因为洪灾后人手匮乏,是镇政府的干部职工冒雨打着手电筒去地里摘菜的,当时摘了辣椒、西红柿、茄子等蔬菜。6月25日上午我们又组织人手去收肉,结果全镇只收到27斤肉。6月25日第一天开餐,中午只做了1200个饭盒,下午只做了1600个饭盒。”
\n因为食材有限,6月25日晚餐的饭盒里肉比较少,部分盒饭甚至没有肉菜,只有辣椒炒西红柿、茄子等素菜。为了解决物资短缺问题,杨胜涛想到了网络求助:“我们在网上发布求助信息后,没想到当天就有回应了,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通过各种方式给我们送来了米、面、油、蔬菜等做饭急需的物资。”于是从6月26日开始,食堂的供餐量逐渐扩大,从一天2800份到5000多份再到上万份,顶峰时达到一天22000多份。
\n6月28日,榕江遭遇了第二波洪峰,杨胜涛作为忠诚大食堂的总协调,得知了一个紧急情况:在午餐时间食堂来了很多紧急避险的群众,导致现场有点混乱,于是他第一时间来到现场维持秩序,结果出现了穿着“村超”球衣喊话的一幕。
\n杨胜涛向记者讲述当天的情景。
\n谈到这么做的原因,杨胜涛解释:“当时情况有点紧急,天上下着暴雨,支援一线有200多支清淤队,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人员,他们都被困在县城里没办法做饭,吃的没办法保障。我们当时正准备送餐,碰上了暴雨,很多到忠诚避险的群众就在食堂里急着领盒饭,导致原本井然有序的后厨秩序有点乱。一看这场面我有点上火,就硬着头皮出来就喊话,希望大家冷静,我们必须优先保证一线。”
\n7月26日,忠诚大食堂重启。
\n部分网友质疑为何要让后勤人员少吃,毕竟后勤干的也是体力活。杨胜涛表示:“其实后勤现场可以吃的东西很多的,水也有、面包也有,我们只是希望优先把饭菜留给一线。”
\n杨胜涛还强调当时这么喊话是情急之下的行为,没有想太多:“从菜切好、米下锅,到打包成盒饭,起码需要一两个小时。如果食堂里把饭菜吃完了,怎么保障一线?所以我情急之下喊了话。其实当时肉、菜、米都不缺,但我们最缺的就是时间,需要跟时间赛跑!”
\n7月26日,忠诚大食堂重启现场。
\n在洪水退去之后,忠诚大食堂从7月8日开始“暂停营业”。不过7月26日该食堂再次重启,在“村超”期间推出了2000份感恩盒饭。杨胜涛告诉记者:“救援队(此前参与救援)来吃盒饭是免费的,对忠诚盒饭感兴趣的游客,也可以在今天(26日)品尝盒饭,两荤一素18.8元,我们会把这部分收益用于灾后重建。”
\n上游新闻记者 赵映骥 周荞/文 甘侠义/图
聚富配资-聚富配资官网-专业配资开户-线上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