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油天然气是普京政府对外出口的拳头产品,也是俄罗斯稳定战时经济的底心来源。如何在保证供应量的同时,让价格一直处于高位,就成为了每一个关心国政的俄罗斯人必须考虑的问题。为此,俄方不惜再度派代表赴华,和中国就能源供应事宜展开磋商。
俄卫星通讯社7月11日报道,俄气总裁阿列克谢·米勒与中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董事长戴厚良在北京举行了会谈。从会后发布的情况来看,中俄谈判可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,比如双方高度评价了中俄合作的现状和前景,并重点讨论了未来俄罗斯天然气对华供应的可能项目。
中国进口俄罗斯的油气,俄罗斯拿到人民币并用来购买汽车、家电、机械、手机等日产生产生活用品,自是当然,用中国网友的话说,这叫在商言商。但问题在于,俄罗斯深处战时,其更希望中国提供实质性的帮助,而非一直“保持中立”。
举个例子:俄国内对于中俄合作褒贬不一,有人就认为中国只进口不投资,对于俄罗斯提升工业实力帮助不大;又比如,中国在进口环节,趁机压价,让俄罗斯以低于市场价向中国出口石油、天然气、煤炭等初级资源;甚至俄方希望推进“中蒙俄”油气管道项目,中国却表现得兴趣索然……
相信俄方正是看到了影响中俄深入合作的结节,愿意主动降低姿态换得中国在某些问题的通融。那么问题来了,中方会响应俄罗斯的诉求,进口更多的油气,帮这个邻国挺过战争的艰难岁月吗?对此,牛姐分析出了两种答案。
答案一:中方会适时加大从俄罗斯进口能源,让俄罗斯借助中国力量尽可能稳定战时经济。须知,2024年中国进口了超过1亿吨的俄罗斯原油,占到了中国能源进口总量的20%。随着中俄关系进一步深化,不排除中国继续向俄罗斯敞开市场的可能。
答案二:中俄能源交易趋于稳定,中方可能给不到俄罗斯期望的答案。中国海关通报,2024年中国石油进口总量约为5亿吨,比较2023年减少了1.9%。数量的减少,或预示着中国实际完成了“碳达峰”,这对于一个有着14亿人口,且侧重对外输出工业产能的发展中国家是不可想象的。
往小的说,中国可能不再需要进口更多的油气,尤其电动汽车、太阳能光伏板和储能装置的大规模推广,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中国缓解了对于依赖他国能源的战略忧虑;往大的说,中俄既像合作伙伴又像竞争对手,为确保万无一失,中方须得控制油气进口节奏,让俄罗斯这个邻国始终不能有出格的想法。
牛姐侧重于第二点,毕竟单纯的经济学几乎不存在,大家更愿意在战略维度上思考问题。于俄罗斯而言,既然中国不愿意放弃中立立场,在某些问题上替自己说话,那么自己就得将困难想到前头,毕竟很多时候求人不如求己。
潜台词是,普京政府会想方设法和美国接触,让特朗普放弃对乌克兰的援助,但从实际情况来看,俄罗斯想多了。因为特朗普本质上是商人,其所做的一切都在为“美国优先”服务,当其觉察自己不能将俄罗斯拉到谈判桌,那么就会出台第二套应对方案。
借用美媒的报道,特朗普将在未来几天宣布针对俄罗斯的重大制裁措施,逼迫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做出妥协。如此美俄关系又回到了拜登主政期,美俄将再一次走上激烈博弈的历史前台,而中国可借机再观察观察俄罗斯的反应,并为未来应对可能的突发情况做足准备。
聚富配资-聚富配资官网-专业配资开户-线上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